English

谁都能编邮集

1999-08-25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郭红梅 竹天 我有话说

’9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自开展以来,引来了大批集邮爱好者和准集邮爱好者。在偌大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号———5号馆,除了顶尖级的《红印花小字当壹元四方连》、《大龙阔边薄纸伍分银》、《黑便士》以及《华东邮政》等传统邮票、邮集,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景仰目光外,试验类、青少年类、专题类等邮集同样引人注目,比之前者,后者更多的有一份亲近感和时代感。

在展场试验类区,记者注意到牛群的《他们为什么哭》、肖海地的《人民币+X》等邮集前围聚了众多的参观者。牛群的《哭》里有照片,有信件,有明信片。邮集通过邓亚萍、郎平、赵忠祥、倪萍、姜昆等知名人士的哭,反映哭的复杂和感染力,作者用不平常的视角反映了平常的主题,使人观后产生共鸣。在这一类展区,邮集充分调动了各种邮品以及其外的门券、火花、工艺品等表现形式表达主题,趣味盎然。

在青少年类展区,《一场足球比赛》、《计算机》、《爱是……》等等,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兴趣点,而邮集也以现代集邮语言讲述着主题背后的知识、历史和故事,而且邮票、邮品跨越年代和国度,显露出作者的知识层次、涉猎范围和创造力。

一位参观者说:“传统类邮集是好,但太珍罕了,现代人整不出那些东西,试验类邮集肯定会有更大发展,对现代人来说,集这些邮集会更有兴趣。”他还对记者讲了自己以孩子上大学为内容编邮集的故事,他试图告诉记者,这种邮集谁都可以编。

世界集邮联副主席、此次邮展的总协调员许少全先生也分析了这种现象,他说,世界集邮发展未来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,集邮是被动、静态的爱好,而现代许多年轻人更喜欢寻求刺激、有新鲜感的事物,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集邮人数在下降,他们更多地选择其它方面的爱好,整个集邮的发展,尤其是青少年集邮发展的趋势,将越来越体现集邮者的创造力、主动性和个性。而试验类邮集则具有这方面的优势,国际集邮联将大力推动新兴的集邮类别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